
0898-2517-9571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7-04 04:04:39
黄百韬,在蒋系部队将领中算得上是个另类。每逢作战,既不保存实力,又奋勇当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攻则当先,败则断后。如果说,他是蒋氏的嫡系将领,这倒也能说得通。
可自从他被蒋氏从师长的位置上调到陆军大学深造,变相地解除了兵权之后,从未获得重用,可坏事却跟着蒋氏干了不少。
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虽然指挥的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一线作战的是上官云相,可策划作战计划的,却是时任第3战区参谋长的黄百韬。
按理说,立下如此“大功”,黄百韬岂不是要飞黄腾达了?“皖南事变”后,黄百韬在顾祝同手下也仅是略微受到重视而已。一直到了1944年,他才捞了个第25军军长的职位。
如果换了其他非嫡系部队的将领,受到蒋氏的如此慢待,要么早早卸甲归田,脱离军界;要么阳奉阴违,能打则打,不能打,就投诚或者起义。总而言之,是不会跟着蒋氏一条道走到黑的。
可黄百韬却是个例外,这位在抗战时期毫无作为的非嫡系将领,却在打自己人的时候找到了感觉。在苏北攻坚战、孟良崮增援战、南麻临朐增援战、胶东“扫荡”战、豫东战役中表现亮眼,其作用不弱于“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18军。
黄百韬从军的起点并不高,虽然他的父祖曾当过总兵和统领,但黄百韬却并没有得到多少遗泽,他的军旅生涯是从传令兵开始的。
作为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的传令兵,黄百韬很快就以其聪明伶俐,善于逢迎获得了李纯的赏识,并把婢女柳碧云赏赐给黄百韬为妻。
这是黄百韬能够发迹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不久,在其妻的帮助下,黄百韬获得了一个进入军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从排长做起,用了11年的时间当上了旅长。
当时,军阀混战有个特点,被动投靠,也就是投降,混得好的,官降1级留用;混得不好的,卸甲归田。可要主动投靠,则大不一样,几乎是跳一次升一次。就这样,黄百韬当上了旅长。
1935年,正担任41师123旅旅长的黄百韬接到命令,要他跟随师长张振汉去“围剿”贺龙率领的红军。
可在忠堡一战,张振汉的41师师部和黄百韬的123旅被包围,危急之中,黄百韬扔下自己的长官独自逃跑,以至于张振汉被红军俘虏。
按照军法,战时扔掉自己的长官独自逃跑,是要被处以军罚的。看黄百韬却通过门路,不仅免于处罚,反而在次年升任第41师师长了。
可像黄百韬这种根基浅薄,又有抛弃长官独自逃跑先例的人是注定不会在师长的位置上做长久的。
张振汉能坐稳师长的位置,是因为人家是毕业于保定军校3期炮科的,同学中不乏白崇禧、何键、张文白、黄绍竑这种军中大佬,根基深厚得很。